首页 中国创投网 > 医疗 > 正文

中信银行“忧患”:高管贪腐落马、罚单客诉双高,内控管理待提升

拾盐士|出品

作者|多面金融工作组

今年以来,强监管风暴席卷金融及银行领域。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上半年,已有约11家银行接到13张千万元级罚单,累计被罚没总金额高达6.6亿元,并有多位银行高管在金融反腐浪潮中“落马”。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近日,中信银行宁波分行原党委书记、行长吴学文受贿、违法发放贷款一案公开宣判,再次引发业内关注。据公开报道,吴学文受贿金额超3千万元,一审被判13年。

近两年来,中信银行因内控管理不严、违规贷款、信用卡业务违规等问题已多次收到银保监会罚单。仅在今年6月,中信银行就连收3张罚单,处罚金额超千万元。

除了金融合规问题面临挑战,中信银行业绩增速也正在放缓。财报显示,2023 年一季度,中信银行实现营收 513.63 亿元,同比下降 4.94%。这是近六年来,中信银行营收单季增速的低点,且营收增速再次进入负增长状态。

多位高管因贪腐落马,涉及金额数亿元

据公开报道,2022年8月份,中信银行宁波分行原党委书记、行长吴学文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后于2023年1月被开除党籍和公职。

2012年至2022年期间,吴学文利用担任中信银行贵阳分行、宁波分行多项职务上的便利,为有关企业和个人在授信审批、职务晋升等事项上谋取利益,收受财物共计价值人民币3302万余元。

此外,2013年10月,吴学文还曾违反国家规定为贵州某矿业投资有限公司发放贷款2.5亿元。后因该公司逾期无法偿还贷款,造成1.885亿元贷款无法收回。

今年6月13日,宁波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公开审理了吴学文涉嫌受贿罪、违法发放贷款罪一案,并已于今日宣布判决结果。吴学文以受贿罪和违法发放贷款罪共执行有期徒刑十三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二百万元,并对其受贿所得财物予以追缴。

事实上,吴学文并不是中信银行的第一位“落马”的高管。

2003年到2019年期间,时任中信银行副行长、行长的孙德顺也曾多次利用职务之便,在贷款审批、获得授信额度等事项上为相关单位提供帮助,获得非法收受财物共计折合人民币9.795亿余元,最终也是难逃法律的惩罚。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金融反腐之风席卷整个银行业,上半年至少有42名银行系统高管(大行部门负责人以上,其他银行高管以上)相继落马,涉及国有大行、股份行、地方商业银行、农信社系统。从数据来看,上半年落马银行高管总数已超过去年全年。

因此,不难看出国家对于金融反腐的力度和决心,以及对于贪腐行为“零容忍”的态度。这也意味着对于银行业而言,进一步提升金融合规和内控管理已经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条件。

对于中信银行而言,除了高管贪腐问题频发,金融合规问题也已不容忽视。

大额罚单不断,客诉居高不下

近几年来,中信银行已多次被监管部门开出巨额罚单,违规事项涉及内控管理不严、违反审慎经营原则、通过其他手段延缓风险暴露等问题,被罚金额累计已过亿元,这也不禁让外界对中信银行的内控管理水准产生质疑。

早在2020年,中信银行就曾因其地产业务违规而收到北京银保监局的罚单,处罚金额达2000余万元;2021年3月,中信银行又因客户信息保护体制机制不健全,客户信息收集环节管理不规范、对客户敏感信息管理不善,致其流出互联网等而被罚450万元。

2022年9月,中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嘉兴分行因贷款“三查”不到位、向项目资本金不足的房地产企业发放贷款、未按工程进度发放固定贷款等共计6项违规事实,被处以罚款205万元,相关责任人员给予警告。

图源: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据媒体不完全统计,中信银行今年已收到银保监会和央行29张罚单,罚款金额总计近5000万元,违规主体涉及中信银行总行及太原分行、西安分行、济南分行等多家机构;违规处罚事由包括中信银行分支机构的信贷资金业务贷前调查不尽职、信贷资金改变原有用途、二手房按揭贷款审查不到位等多方面问题。

进入今年下半年以来,中信银行的罚单更是纷至沓来,在6月7月份连收多张罚单。

6 月 15 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北京分局披露的行政处罚决定书显示,中信银行北京分行因违反规定办理结汇、售汇业务,被国家外汇管理局北京分局没收违法所得 2070 元,处罚款 40 万元。

6 月 19 日,中信银行深圳分行因擅自提供对外担保行为,未按规定办理经常项目资金收付行为等违法事实,被国家外汇管理局深圳分局没收违法所得 0.44 万元,处罚款 1175 万元。

7 月 5 日,因违反金融消费权益保护管理规定,中信银行西安分行被给予警告,并处 5.4 万元罚款。

7 月 11 日,因向未竣工验收的商业用房发放假按揭、假首付贷款,中信银行萍乡分行被处罚款 50 万元。

7月19日,青岛银保监局公布了针对中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青岛胶州支行、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支行以及青岛分行的罚单。

图源:青岛银保监局

据青岛银保监局官网显示,中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青岛胶州支行(主体一)存在下列违规行为:未按规定承担押品评估费用,被处罚款22万元。

中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支行(主体二)存在下列违规行为:银行承兑汇票转让款回流作保证金用于开票,被处罚款30万元。

中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分行(主体三)存在下列违规行为:小微企业贷款约定并收取提前还款违约金以及大额客户贷款管控不审慎,被处罚款112万元。

面对监管部门频繁的处罚,中信银行表示,将高度重视处罚决定,并表示通过完善信贷业务管理制度、丰富资金流向监控手段、强化员工异常行为排查、加大违规问责与合规教育力度、利用系统核查和人工抽查相结合、提升内外部制度培训频次及覆盖面等方式,提升风险管控能力,后续将持续落实监管要求,不断提升经营管理水平。

只是就目前来看,中信银行的改进效果仍不甚明显。

对此,业内人士表示,在行业竞争不断加剧、商业银行“内卷”现象愈演愈烈的当下,行业内存在的违规操作也随之增多。一众银行更应提高专业人员综合素质,加强对开设业务的合规重视程度,不断健全风险控制体系,推动银行业务健康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多次受到监管处罚,中信银行的客诉率同样居高不下,如何加强内控管理,提高客户信任度也是中信银行亟待解决的问题。

据黑猫投诉平台显示,截至目前,有关中信银行的投诉量高达18386条,主要投诉方向包括暴力催收影响用户生活、手续费不透明、私自扣费、恶意侵占用户权益等问题。

黑猫投诉平台截图

IPG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指出,中信银行要想取得良好发展,应该选准自身战略定位以构建竞争优势,通过积极业务创新、提升内控能力从而降低金融合规经营风险、赢得消费者信任,这才是目前其发展的当务之急。

业绩增速放缓,核心业务疲软

除了屡踩监管红线和居高不下的客诉量之外,从整体的数据看,近年来中信银行业绩增长也正在降速,引发众多投资者关注。

柏文喜认为,中信银行频繁违规被罚、被客户投诉,除了存在内控体系缺失与合规管理要求不够严谨的问题,还有为挽救下滑的业绩,从而有意无意地放松内控与合规管理的因素存在。

财报显示,2022 年中信银行实现营收 2114 亿元,同比增长 3.34%;实现归属净利润621亿元,同比增长11.61%。而在2021年,这两项增速的数据分别为 5.05% 和 13.6%。

中信银行2022年财报截图

今年一季度,中信银行的营收增速进一步放缓。截至今年一季度末,中信银行实现营收513.63 亿元,同比下降4.94%;实现归属净利润191.4亿元,同比增长 10.34%。

从营收结构来看,中信银行的收入主要分为净息收入和非净息收入。其中净息收入为其主要收入来源,但近两年其规模增长较小、发展疲软,对整体业绩的支撑作用较为有限。

2019-2022年,中信银行净利息收入规模仅增长了12.69%,同比收入增速从13.79%降至3.34%。到今年一季度更是直接降为负值。

究其原因,有业内人士指出,该现象是由于其反映贷款定价的净息差指标下降较快,且公司贷款规模增速的减缓不足以抵消净息差下降损失所导致的。

在非利息收入方面,中信银行收入147.37亿,同比下降13.74%。其中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大幅下滑,为85.46亿元,同比降幅达11.52%。

对此业内人士表示,非利息收入下滑主要是受到2022年第四季度债券和理财市场波动影响,居民投资偏向谨慎,更多将资产配置到定期存款等无风险投资。

此外,中信银行零售业务以及财富管理业务增长同样不达预期。

2022 年中信银行零售业务贷款增速由超20%下滑至3%,并在 2023 年一季度进一步下滑至 1.80%,营收占比也由40%降至30.46%。

而其财富管理业务方面对业绩的贡献也在下降,据公司数据显示,自其于 2017 年收入到达 468.58 亿元的顶峰后,目前始终在 350 亿规模上下徘徊,2022 年仅增长 3.4%,营收占比也降至 17.55%,已较难对业绩起到增量作用。

对于中信银行营收增速放缓、主营业务业绩疲软的现象,柏文喜指出,一方面是受银行业整体行业发展情况的影响,另一方面也是中信银行创新缓慢、行业竞争力不足的体现。但不可忽视的是,中信银行背靠实力卓著的中信集团且资产规模、业务质量等基本面都还不错,通过改进管理和加强创新,未来的发展前景还是值得期待的。

关键词:

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版权申明 网站地图 联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23 中国创投网 - cn.xunjk.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我们:39 60 29 14 2@qq.com
皖ICP备2022009963号-3